「十四五」前瞻|GDP增長目標或進一步淡化

10月19日,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經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資料圖為10月15日,山東臨沂一工廠生產車間內,工人在生產作業。 中新社

進入10月份,「十四五」規劃受到市場的關注。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10月26日至29日將在北京召開。

在業界看來,此次會議將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對我國未來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具有方向性的指導意義。「十四五」規劃出台在即,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宏觀議題?

受訪經濟界專家認為,「十三五」規劃的實施為下階段的發展夯實了基礎。在外部環境更具挑戰性、經濟潛在增長率放緩的背景下,預計新的五年規劃可能將進一步淡化GDP增長目標,並圍繞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拉動內需,注重科技創新與發展綠色經濟等。

值得關注的看點

前瞻「十四五」規劃的看點,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預計,「十四五」規劃可能將設定以下目標:首先,經濟發展方面,GDP年均增速5%~5.5%,城鎮化率較「十三五」目標提升5%,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上升至60%。其次,創新驅動方面,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升至2.8%,科技進步貢獻率升至65%,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升至20件。其次,民生服務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不低於5.5%,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0.6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人口5000萬人以上,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再次,資源環境方面,耕地保有量不少於2020年水平,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較「十三五」繼續縮減,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5%,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4%等。

國金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邊泉水也認為,「十四五」規劃主題是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重點包括三條主線。

主線一:內循環為核心的消費主線。

邊泉水認為:「過去中國經濟增長依賴出口、基建和房地產等固定資產投資模式。當前正在逐步轉向以消費為主的新增長模式。」

在消費領域,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最新研報中也表示:「我國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作用愈加凸顯,但是從全球範圍看,中國消費支出的占比依然偏低。不過,我國在新消費領域處於全球領跑位置,預計『十四五』期間,新消費將會進一步發力,屆時新消費對於經濟增長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主線二:科技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單純依靠增加要素數量驅動經濟增長的『外延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國的需求,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將我國轉為『內涵型』增長模式。」邊泉水說。

主線三:綠色經濟,促進新能源革命。

在邊泉水看來就是:發展綠色經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能源質量,促進新能源革命,提高發展的質量。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認為,「雙循環」提振內需,推動改革和開放;基建設施進一步完善,消費能力不斷增強;科技及創新是重中之重;數字化發展保持領先地位;環境保護和綠色經濟將保持穩健增長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與數字化方面,汪濤指出:「在新的五年規劃中,中國可能計劃進一步增加科技、研發和教育方面的支出。鑒於科技領域面臨的限制可能增多,預計中國會計劃加大在基礎研究、前沿科技領域研究和存在瓶頸的技術攻堅方面的投入(例如半導體、機器人、高端製造等)。政府還可能進一步推動數字化轉型,例如加大對包括5G網絡和數據中心在內的『新基建』投資。這應該能有助於國內企業的業務模式融入更多數字化,並進一步提高線上消費的滲透率。」

總體來看,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十四五』規劃可能有八個方面的主題:一是如何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的台階;二是如何有效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三是如何真正構建更好地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體制機制、加快解決民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四是如何在新形勢下統籌發展和安全、爭取更長時間的戰略機遇期;五是如何創新宏觀調控政策、完善跨週期設計和調節;六是如何有效發揮和協調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制定面向未來的產業政策;七是如何落實和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業、創富活力;八是如何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快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開放。」

GDP增長目標或進一步淡化

多數受訪專家預計,「十四五」規劃有可能進一步淡化GDP增長目標,預計為5%左右。

王軍對記者表示:「新的五年規劃有必要且非常有可能進一步淡化GDP增長目標。」

因為在王軍看來:「面對潛在經濟增速的持續下行,以及全球經濟在疫情衝擊下的高度不確定性,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中樞大概率將進一步下行,不確定或者進一步淡化GDP增長目標,有助於全社會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工作重心轉向推動高質量發展、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等更為重要的方面。」

「預計GDP增速目標可能會下調,更關注經濟再平衡和發展質量。」在經濟增長方面,汪濤說。據她解釋,相比「十三五」規劃設定的「6.5%以上」的年均實際GDP增速目標,預計「十四五」規劃可能會明顯淡化經濟增長目標,要麼不設定明確的增長目標,或者設定一個較低的且更靈活的增長目標(例如5%左右)。

汪濤還表示:「雖然明年中國實際GDP增速在低基數推動下有望反彈至7.6%,但考慮到人口老齡化加速、儲蓄率下降、供應鏈轉移和科技領域進一步受限等因素都會抑制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預計未來5年中國實際GDP平均增速可能放緩至5%。」

邊泉水也持類似看法,認為「十四五」規劃經濟增長目標預計在5%左右,2035年GDP再翻一番。

汪濤還預計:「『十四五』規劃將圍繞近期提出的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重推進國內的結構性改革、提高增長質量。這意味著『十四五』規劃重要目標設定中可能包括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率、消費和服務業占GDP比重,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進一步增加研發支出等。」

在貨幣與財政政策上,邊泉水認為,貨幣與財政政策相協調,財政繼續加槓桿,貨幣結構性放鬆,優化稅收降低融資成本。

邊泉水具體解釋說,首先,「十四五」期間,貨幣政策將會堅持常態化操作,以結構性寬鬆為主。以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發力點,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為可能的風險應對保留足夠的政策空間。其次,財政繼續加槓桿,預計財政赤字率、政府槓桿率將進一步上升。稅收結構將進一步優化,為完善稅制並調整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預計未來5年會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不過,業界專家認為,「十四五」規劃期間也可能會面臨宏觀環境的挑戰。

汪濤認為,與5年前相比,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尤其是來自外部環境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經濟大幅收縮,大多數經濟體的政策空間已捉襟見肘,全球化面臨逆境和阻力。國內而言,人口老齡化、宏觀槓桿率高企、技術發展存在瓶頸、部分領域效率低下,這些因素仍將制約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不過,中國仍會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經濟體,而且對投資者而言也仍將具備相當大的吸引力。

王軍也向記者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們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更加複雜多變,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困難挑戰可能更加嚴峻。

「這可能將面臨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地緣政治的風險,疫情導致各國製造業產業鏈向本國回遷;二是全球在清潔能源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陶川也對記者說。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