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立法會繼續履職的三個挑戰

近日,團體「監察DQ議員大聯盟」請願,要求攬炒派議員「滾出」立法會。(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何燊亮攝)

文/周八駿

10月14日第六屆立法會復會並召開大會,標誌着它按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在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推遲投票的前提下繼續履職。

在所謂「民調」未提供支持或反對留任的明確意見的背景下,內心一早決定留任的「拒中抗共」陣營21名議員在忸怩作態之後,宣布憑政治決定留任。其搬出的理由是繼續所謂的「議會抗爭」。未來至少一年,這批人需要以行動來證明。

所以,現屆立法會繼續運作面對第一個挑戰,是特區政府能否與建制派議員團結,挫敗留任的攬炒派議員阻撓立法會運作、干擾政府管治和施政的圖謀。

目前,現屆立法會兩大陣營對比是41人對21人,建制派明顯佔優勢。人數優勢能否表現為審議議案和完善立法會工作程序的成果,取決於建制派能否團結,這是現屆立法會繼續履職所面對的第二個挑戰。

不久前,以建制派議員為主體,誕生一個名為「建設力量」的聯盟。我理解,其宗旨是團結立法會建制派議員及其所屬政治團體,同時團結其他重要愛國愛港團體,構成抗衡「拒中抗共」政治勢力在立法會內外阻擊政府管治和施政的陣形。

問題是,自由黨只有一部分力量參與。該黨個別前任和現任領導層成員,同現領導層多數成員之間的分歧,是影響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團結的一個因素,也會對「建設力量」中若干與工商界聯繫緊密的團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分離效應。

深層次原因有兩個:一是工商界面臨中美關係惡化帶來的壓力和張力。壓力是,工商界人士必須在中美關係上站隊。張力是,在中美之間不同選擇,會造成工商界分裂。

二是隨着疫情持續、經濟衰退惡化、階級矛盾激化,「建設力量」中代表勞工和基層市民的團體,與代表工商界的團體,必定加深分歧,同時,代表工商界的團體內部也會產生或加劇分歧。

面對上述情形,現屆政府能否高屋建瓴、總攬全局、放眼長遠,提出令人耳目一新而又能切實生效的政策議案,尤為重要。這是現屆立法會繼續履職必須妥善處理的第三個挑戰。

三個挑戰相互聯繫,關鍵在於第三個──政府的政策議案,它們是政府未來至少一年管治和施政的結晶,是衡量政府管治和施政的能力和水平有無提升的試金石。答案若是正面的,則將反映為建制派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排除內部分歧或分裂,進而,表現為政府團結建制派挫敗攬炒派的圖謀。

團結各界回擊美英破壞

不能不指出,政府領導香港社會防抗新冠肺炎疫情約9個月,至今仍有不明源頭的病例,這是很不理想的。政府在積極準備讓在內地港人返港毋需接受核酸檢測,固然應予以肯定。但是,只要香港一天不消滅不明源頭病例,一天不能建立令內地和澳門信服的港版健康碼制度,那麼,香港居民赴內地就必須接受14天隔離檢疫。香港與內地人員無法恢復正常交往,香港的旅遊業以及其他必須以服務內地為主的行業就無法復甦。現屆政府不再能夠如同前兩輪防疫抗疫基金那樣大灑公帑來繼續穩經濟保就業。從而,香港經濟衰退必定惡化為蕭條。

如果未來一年疫情反彈與經濟惡化相交織,那麼,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將不得不再被推遲,政府將面對政治經濟形勢一起惡化而陷入管治危機。

第七屆立法會推遲選舉,使那些在攬炒派違法「初選」中獲勝的本土激進分子奪權圖謀落空,他們會把怨恨發洩在千方百計破壞政府管治和施政上。因為推遲選舉而繼續擔任立法會議員的,必須加強與未能參選者團結,也需要製造政府管治和施政困難來爭取下屆立法會連任。不能低估攬炒派兩股力量對政府構成的衝擊。

美國在英國配合下打「香港牌」制約中國的陰謀將層出不窮,其宗旨是,不能佔有香港便打殘香港。

現屆政府回擊美英圖謀的最有力手段,就是把香港的事情辦好、管治好香港。否則將授美英以再度挑動香港社會動亂之機。

香港國安法有效治亂,卻不能保證不發生動亂。保證不發生動亂,還須政府有效管治和施政(作者為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