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往情深系列5 | 送別母親馳援香江 攜手戰疫同享歌淚

16日,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啟程返回內地。圖為隊員和香港市民一起點讚加油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報道)「齊來面對,新冠這疫情,彼此呼應……」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隊員陳仲威,援港之前剛經歷母親逝世。援港期間,陳仲威在百忙之中尋找靈感寫就一首《攜手戰疫》,勾起了支援隊員的共鳴和淚水。儘管歌曲僅用音樂軟件簡單譜奏,但歌詞真摯,配上清唱的歌聲,更質樸動人。這是陳仲威人生中寫下的第一首歌。「香港給了我的靈感。熱心香港市民的支持,才讓我有了創作的靈感和動力。我有一句心底的話想和香港同胞分享。香港的抗疫工作,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我們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在援港之前,陳仲威剛經歷母親的逝世。「那是8月24日,當時我馬上趕回家,但我最親愛的媽媽已經不在了。」說起這裏,理性冷靜的他忍不住啜泣。「我有想過放棄來香港,後來轉念一想,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所以趕在出發前一天辦妥母親的後事。」他告訴記者,母親生前是個很勤奮的人。「她常鼓勵我要做對人有用的事。相信媽媽泉下有知,也會支持我的工作。」

夜半靈光一閃 起床寫下旋律

陳仲威到香港的前五天,由於人手不足,實驗室實行兩班制,每班工作12小時。「我上的是夜班,從晚上9點到第二天早上9點,凌晨兩點會出去吃點東西,喝點水,補充一下能量。隨後又要回到倉內繼續緊張的工作。」陳仲威負責在拆包滅活倉工作。他暫時掩蓋心中悲痛,忘我地工作,一個夜班下來,除了手指酸麻外,拿移液槍的右臂也會肩關節酸痛,同時由於取樣時過於長時間盯住孔位,眼睛也會發澀。

「說不辛苦那是騙人的,但不知為何,我和大家一樣,幹勁十足。隊員都說:像打雞血了。」陳仲威說,其實是大家都覺得能為國家、為香港同胞做點實事,因此充滿了力量。他還記得在實驗室的一個片段,凌晨五點到六點時,有一位女隊員因實在太睏了,打盹時頭部連續碰了幾下安全櫃門,驚醒了又堅持接着幹。陳仲威記錄下援港期間的難忘的片段。

「說實話,援港期間,日記是根本沒時間和精力寫的,我們連睡覺時間都嚴重不足。但是,音樂卻可以瞬間獲得靈感。」陳仲威有一次半夜醒來,靈感在腦裏「閃」過,立即起床記下旋律。

《攜手戰役》

作曲\作詞\原唱:陳仲威

齊來面對,新冠這疫情,

你我不分,彼此呼應。

同行互勉,致力改變,

擊垮病疫勝果,必再顯,必再顯。

馳援逆上,充滿了豪情,

自信必將病魔盡清。

途人頌稱,更添新勁,

不分晝夜排測,誓將它扼。

Oriental pearl,Oriental pearl

您亦必將重放光明。

Hong Kong,Hong Kong

努力使勁,勝利嘅曙光必將成型。

終可以!

「所有香港人都感謝你們」

陳仲威表示「這首歌是點點滴滴的感人瞬間累積而來的。」有天在酒店門口,他們偶遇上一個香港老太太,她不斷每個支援隊成員說:「辛苦晒你們!所有香港人都感謝你們!」這啟發了陳仲威寫下歌中的一句歌詞:「途人頌稱,更添新勁,不分晝夜排測,誓將它扼。」陳仲威說,是香港這座城市給予了他靈感和創作動力,讓喜歡音樂的他圓了一個多年的心願──創作一首打動人心的歌曲。如果人生中沒有遇到支援香港這種光榮而重大的任務,可能很難激發出心底的創作動力。

「這首歌也是送給支援隊隊員、所有支持我們的香港市民、警察、酒店服務員……」感謝名單還有很長很長,陳仲威認真地說:「我有一句心底的話想和香港同胞分享。香港的抗疫工作,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因為我們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第一次聽你作這麼好聽的歌」

圖: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隊員,來自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陳仲威\受訪者供圖

香港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臨時實驗室中,14日的晝夜進行核酸檢測,這段特殊的經歷,讓不少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隊員對香港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陳仲威的微信頭像是一把結他。音樂對他而言,猶如陽光空氣般自然。雖然非科班出身,但表達的情感卻同樣真摯。他創作的《攜手戰疫》在支援隊群裏發出,引來無數共鳴。

陳仲威來自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援港之前,他是全東莞第一個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的疾控人員。「東莞和香港很近,而且很多港商來東莞投資。我自小就覺得香港很親切。所以聽到支援信息後,第一時間報名到香港支援。」

未成曲調先有情。陳仲威自小聽香港流行歌曲長大,不少正面勵志的歌曲也曾在其生活中鼓舞着他。「以前對香港的印象是很繁華,車很多,人很多,但秩序井然。這次來到香港,看到冷清的街道,心中也不是滋味。也很想創作粵語歌鼓勵這座城市。」

往返車程構思歌詞

每天從酒店到實驗室,支援隊員乘坐大巴只有短短十五分鐘路程。陳仲威望着窗外疾馳的景色,思考着旋律和歌詞。在廣西、福建支援隊加入後,支援隊廣東組從最初的12小時兩班制工作轉為三班制。讓陳仲威之前腦海裏作曲的想法有機會實現。

「其實這首歌的音樂部分,只是用結他模擬軟件寫成。」陳仲威告訴記者,叮叮咚咚,電子軟件合成的琴弦聲悠悠響起。「我在家裏常念叨自己的創作夢。太太聽多了就揶揄:『從來只聽我說,但從未見我寫出來』。」他說,這次把歌發給太太。「太太說她一直在循環播放,說:第一次聽你作出這麼好聽的歌。」

對陳仲威而言,這首在港期間寫下的歌曲只是副產品。「我真正最大的收穫是,可以作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的一分子,為幫助香港抗擊疫情貢獻一分力量。」

記者手記 | 切斷傳播 治愈人心

從未試過在一次採訪中,如此密集地收穫了這麼多感人信息。在採訪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之前,我不知道人原來可以連續6天保持12小時工作的、手套裏的汗是可倒水的、女生一天可搬運成噸重物的……為了香港,支援隊的同胞都拚了。

一位年逾50歲的「老將」莫偉,帶着四盒高血壓專用藥來上前線。他回憶,經歷一連6天12小時夜班,第一次打開視頻聽見稚兒喊「爸爸」那一刻,是他唯一一次掉眼淚。說到這裏,這位硬漢哽咽了。我也在電話另一頭紅了眼眶。

市民鼓勵是「拚下去」動力

採訪每天都在進行。有天忙到半夜,我聽到了來自東莞的隊員陳仲威所創作的歌曲《攜手戰疫》。「齊來面對,新冠這疫情,你我不分,彼此呼應……」聽着他真摯的歌聲,回看支援隊在香港抗疫的畫面,連日採訪以來積壓在心中的感情一下爆發,無奈工作要完成,只好一邊敲鍵盤寫採訪提綱,一邊狂哭。

陳仲威自述,來港前不到四天,其母逝世。援港期間,他忘我工作,暫將親人逝去的悲痛壓在心底。但半夜仍會念起母親的點點滴滴,徹夜難眠。來自廣州的李滌蓉,在凌晨三點收到了父親離世的消息。她只是找一個角落,躲起來偷偷地哭泣,很快又擦乾眼淚,投入工作。

幾乎每位隊員都提到,路上遇見香港市民的鼓勵,是他們到實驗室「拚下去」的最大動力。廣東組裏年紀最大的「老將」、57歲的鄒偉民說,離開那天,自發來送別的市民幾乎圍滿酒店。「隊伍比和支援隊初抵達時壯大了許多許多。」

支援隊的同胞們,捧着一顆真心而來。他們不僅阻斷了病毒傳播鏈,而且還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給予近年處於撕裂狀態的香港社會最溫暖的治愈。就如一隊員在詩中寫道:「開展新冠普檢,即可祛疫情之牆。可我更期盼的,是拆除心之圍牆!」

大公報9月22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