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往情深系列4:巾幗不讓鬚眉 12小時不停搬樣本

內地援港核酸檢測隊隊員小心翼翼處理樣本(受訪者供圖)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此次援港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隊員中有不少女性隊員,她們的工作強度巨大:每次需要搬運數個共重百斤的樣本箱、日行最少2萬步來回往返4個倉室運轉物料、高峰期連續奮戰12小時、刮破手指皮膚仍貼上止血貼繼續工作……為了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圓滿完成,為了盡快將每一份標本的檢測結果送到香港市民手中,即使明知鼻樑上壓出的血痕、搬樣本箱磨損雙手,她們依然無悔。

來自廣東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藍柳燕,留着一頭長長的黑髮,眼睛笑起來彎彎的,分外溫柔。她一穿上藍色隔離衣,把長髮束好塞到防護帽裏,再戴上防護面屏和N95口罩。原來,在忙碌的實驗室內,支援隊每個人都要嚴密地穿上「全副武裝」,性別本就不易辨別。加上支援隊女隊員也承擔着和男隊員同樣高強度的任務,不少隊員的拚命程度更是巾幗不讓鬚眉。

來港支援後,藍柳燕成為樣品管理中心負責第一條線的樣本轉運工作。「這條線路主要負責把香港市民的樣本,一箱箱從樣品中心轉運不同的氣膜倉,然後再把取樣後的樣本一箱箱運送回樣品中心。」聽起來輕鬆,藍柳燕也一度認為這不過是「搬運」工作。「誰知道幹了一天下來,才知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她苦笑着跟記者回憶道。

舊傷復發就是不吭一聲

藍柳燕所承擔的A線樣品管理工作,每天在各倉之間來回運輸樣品包裹、樣本箱,每天至少日行2萬步以上。「我們常常是用一個小推車,就把三、四箱的樣品從樣品中心和不同氣膜倉之間來回運輸。」記者了解到,實驗室內有16個氣膜倉,她需要在其中4個倉之間來回運輸。「光是樣本箱空箱子大概就有七八斤,裝滿之後大概有40斤了。」她笑笑說:「說實話,我從小到大還真沒有幹過這麼重的體力活。回想起來,當時真覺得自己長出一身肌肉。」

為什麼要這麼拚?藍柳燕說:「因為周圍每個倉的隊員都很拚!尤其是第一線的隊員,大家為了盡快把檢測結果發給參檢的香港同胞,都盡最大努力工作。好多隊員一入倉,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不出倉。」在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藍柳燕腿部的舊傷復發。「大家這麼努力,我不能拖後腿吧!」藍柳燕又咬緊牙關,一聲不吭、強忍着腳傷運送樣本。當一天結束精疲力盡回到酒店時,她直言連腳趾頭都不想動。「不僅腳痛、腰痛,連手臂也痛,晚上睡覺腿還抽筋。」

隊員互補位 造就高效率

「還好,我所在的樣本管理組是一個非常有愛的大家庭,看到我搬箱子吃力,組裏的隊員誰都會上來搭把手。」在十四天的普檢工作中,藍柳燕帶着傷患依然保持高效率的運送工作,她運送樣本的這條線路也成了「明星線」,創下了運送樣本最多,拆包、取樣、提取、擴增最多紀錄的線路。

「其實我也感到很驕傲,因為最後香港普檢順利完成,這其中也有我的一份貢獻!有了我不停歇的樣本轉運工作,提供『彈藥』,其他隊員就能不間斷的工作,提高了效率。」如今脫下隔離衣,藍柳燕重新紮起了辮子,明媚的笑容也不再被防護面屏遮擋。檢測順利結束了以後,作為其中的一員,我也收到了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團體、市民很多的讚譽,送了無數的鮮花、卡片、小禮品。「能幫助香港控制疫情出一分力,這個『女漢子』,當得值!」她爽朗地說道。

【終生難忘】「媽媽,不要掛電話,陪我聊聊」

來自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郭敏,在試劑倉一站就是十二個小時(受訪者供圖)

來自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郭敏,在支援香港前,才剛從支援北京的前線返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家裏有我。」郭敏的母親支持她的決定。「媽媽,注意安全,平安歸來。」女兒從當初哭着不讓她去援京的小姑娘,變成支持她援港。

郭敏說,在援港期間,她收到了女兒一通難忘的電話,「有一次孩子在外面散步,打電話給我說:『媽媽,你不要掛電話,陪我聊聊,就好像你就在我身邊一樣,跟我一起散步好嗎?』我知道孩子也想媽媽了。」郭敏感言,自己非常感恩,家裏無論從老人到孩子,都默默支持。「讓我能夠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

一肩多職 一站12小時

在香港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臨時實驗室16個氣膜倉內,有一個特殊的倉位──試劑N倉。試劑N倉負責提供全場的提取及擴增試劑,由於試劑都是批量配置,這裏成為了一個「不容出錯」的地方。郭敏就在N倉工作,由於倉內人數達不到理論人數,通常一人分管多台儀器,不停的上機,封膜,絕大多數時候都沒有坐下來的機會。她將12小時的上班時間形象地形容為「買了一張12小時的火車站票」。「如果只能買一張12小時的火車站票,我應該會放棄這次旅途,但是當心裏有一個信念,不要成為整場的限速環節的時候,就會不停往前趕,直到火車終點。」

「我們一起哭過、笑過、累過,每天被身邊無數堅持而感動,為別人感動,也為自己感動。」至於此次援港的最深感受,郭敏告訴記者:「我想說是自豪,是刻骨銘心,是終生難忘。」

【強忍悲痛】穗女技師三赴前線 聞父離世帶痛抗疫

在香港社區普檢計劃進行過程中,香港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臨時實驗室內24小時不間斷地運作。內地核酸檢測隊隊員、來自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醫學檢驗主管技師李滌蓉,穿着深藍色的隔離衣,頭戴防護帽、口罩,雙手抱着一個特大號的整理箱,裏面裝着滿滿一整箱的常溫試劑。

一箱試劑有多沉呢?「比家用桶裝水還要沉不少。」李滌蓉淡然說道。一個班次下來,她需要轉運大約12-13箱常溫試劑到氣膜倉內,加上其他需低溫保存的試劑轉運,她每天需要在整個場館內來回逾2萬步。「常溫試劑這類比較重的試劑可以用手推車。但由於轉運路徑布線較多,擔心用車轉運過程出現的顛簸會導致試劑溢出,所以最保險的方式是握在自己手上。」

李滌蓉已是第三度上抗疫前線。在2003年沙士期間,二十多歲的她就主動申請到醫院前線工作。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李滌蓉所在的醫院收治了當地大多數確診病例,她義不容辭地再上前線,整個春節假期也沒有歇息。香港爆發第三波疫情後,李滌蓉再次主動報名參與支援。

暗角偷哭 擦乾淚又工作

在香港普檢計劃進行到第三天,一直隱藏在李滌蓉心中的害怕與擔憂還是到來了──她父親由於病重轉入了ICU。

9月3日凌晨三點,李滌蓉收到父親離世的消息。由於工作繁忙,她只是找了一個較暗的角落偷偷地哭,哭完擦乾眼淚又開始了工作。

14天的夜班,快節奏的工作讓李滌蓉無暇整理心中的傷痛。有一天,她乘坐大巴從酒店趕往實驗室時,看到偶然過路的途人也向大巴豎起拇指。「這讓我覺得,能為香港抗疫出一分力是很光榮的事。我相信父親也會替我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