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父親家誡 緊記自己是中國人 李霖恩無懼「網暴」支持正義

李霖恩不希望官二代的標籤跟隨自己一世。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焯羚)有人說香港演藝圈「黃絲多」,乃是表面的,其實不少是熱愛香港熱愛和平的「藍絲」,看上次聯署簽名支持香港國安法的人數可不少,只是礙於現實環境,許多人不敢站出來為正義發聲,因為「黃絲」愛圍攻不同立場的人,網絡欺凌太嚴重了,不是人人都承受得起壓力。藝人李霖恩撐警後夫妻同遭人網上欺凌,因為連累到家人,曾有一絲擔心。但並沒有後悔,覺得支持正義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從十幾年前入行他已受「網上欺凌」,因為他父親李少光當時是保安局局長,不少人無緣無故都攻擊他。

「李少光的兒子」、「官二代」是被提及最多的身份,卻從未令他受惠,只有壓力和考驗,而他亦沒有抱怨。同父親甚少有交流政見,父親沒有影響到他,想入政府從政,反而當年他去國外留學,走前父親給他三點告誡,其中一點「記住你是一個中國人」對他影響最深。

李霖恩本身是無意涉及政治的,「我爸爸亦從來沒有引導我要支持政府、支持警察。」他說。

也許人越大越成熟,便會學着與身份的羈絆逐漸和解。「我以前是從來不接觸政治,也有批評政府、不認同政府一些做法的。年輕時我會叛逆,對警察沒有什麼好感,包括我自己也曾經因為醉駕被逮捕過。」他毫不忌諱地說道。

2014年的「佔中」事件,到去年的「黑暴」事件令李霖恩對警察有了改觀,「看到有警察被人打破頭,還要被網絡上的冷言冷語嘲諷,那時候會覺得有些人的人性是泯滅了。」

最擔心連累家人及朋友

去年香港發生「黑暴」事件,從未見過的各種驚心動魄的暴力場面,讓李霖恩對紀律部隊、尤其是警察的理解和關心敬佩越發突顯,於是組織藝人做義工隊到警署送暖,照片曝光後成為「撐警藝人」。自然遭到攻擊,當然也有讚賞。

事發後,李霖恩對一同出鏡的藝人感到抱歉,因為事前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拜訪警察)會被曝光,而有些藝人是被他叫來的,一方面覺得可能輿論會對他們有影響,當時氣氛很暴戾,撐警有一定的危險。尤其是太太的美容公司亦持續被人在網上欺凌,幾千個恐嚇電郵。「你們公開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其實我們遭受到的難聽的話太多了。所以當時首先希望家人沒有事,希望身邊的人安全。」

他認為「黑暴」事件屢屢發生的恐怖之處無關「黃藍」,而是「埋沒了人性」,凡是暴力地對待別人、污衊警察,這就是絕對的錯誤。「我不太喜歡用顏色去區別每個人,但如果一定要我站一邊,我可以站出來問一句:我沒有見過『黃色』的人被『私了』,也沒有見過『黃色』的店舖被人放火。」他義正言辭地表示:「如果要這樣區分,那我就是『藍色』的。」

之後他仍無懼外界的眼光,立場是繼續支持警察,李霖恩開始組織圈內的一些志同道合的藝人朋友一同出力,並且參與一些有紀律部隊參與的義工組織,時不時去老人院獻藝,或者去特殊學校,減輕家長和老師的負擔等公益活動。近期,他們的義工活動也包括在疫情中為低收入家庭贈送消毒液等物資,「我覺得這才是身為香港人、中國人應該去互助互愛的方式。我愈來愈多警察朋友。」他自豪地說。

除此之外,他知道許多警察擔心家庭被起底、地址被曝光,買東西也不敢叫人送貨。「我今年開始做一些生意,有時牽涉到要去送貨的時候,有些差人是不敢告訴別人地址的,我會選擇自己親力親為送貨,以保障警察的私隱。」

覺得香港還有得救不移民

有一個位居政府高官的父親,許多人都對李霖恩沒有選擇從政感到好奇。但事實上,父親李少光從來沒有勸喻,甚至全然沒有與他談及過有關事業選擇的這個話題,父子二人亦甚少交流彼此的政見。李霖恩回憶起來,從父親身上受到影響最深的,反而是三件極其簡單的事情:「在我去國外留學之前,我爸爸告訴過我三點:第一,要我記得自己是一個基督徒;第二,記得我是姓李的,不要給李家丟人。」在他的心中,父親是一個非常傳統和顧家的人,「我被影響最深的就是這一點,我也是一個家庭觀念非常重的人,過時過節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李霖恩說道。

至於父親告誡的第三點,亦讓李霖恩感受最深刻,「他告訴我,第三,你記住你是一個中國人。」他眼見自2014年的「佔中」事件開始,便有很多人「逢中必反」,但李霖恩堅定認為香港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這就是歷史,他就是中國人。「就像你的父母一樣,你會叛逆,甚至離家出走,不認至親,但永遠沒辦法改變這個事實。」面對香港的混亂,李霖恩也曾想過放棄、移民至其他國家生活,「但是我們都捨不得,而且覺得香港還有得救。」

籲教師政見不要滲透教學

已為人父的李霖恩,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也與自己的父親相似,他不會直接將自己的立場灌輸到子女的身上,而是與他們聊天或加入他們的愛好中。「就像我的父親對我一樣,沒有必要直接告訴子女政見是什麼,香港這個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這是從來都存在的,但我對子女就只會問他們:『他們放火對不對?打人是不是錯的?』」他說。

與此同時,李霖恩亦對現時的年輕人接受的教育感到擔憂:「現在的年輕人很容易被洗腦,看事情不會看全面,而某些用心不良的人則很善於去煽動這些年輕人,將他們變成自己的追隨者。」他勸喻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不要將自己的政見帶到教育事業中去,因為孩子是很容易盲從和被引導的一個群體,而年輕人的一生往往就在無意中被「政棍」摧毀。

沒有繼承衣缽從政,李霖恩亦不像大多數人想像中在父親這棵大樹下乘涼,反而一步一腳印地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並且近年積極開創各種副業,包括從事幕後經紀工作、投資影視、做導演,甚至做月餅生意等。在這些努力背後,李霖恩的動力很簡單,便是照顧好自己的家庭,並且讓父母樂享晚年:「父親卸任之後,我會希望他很輕鬆,完全享福,但是我還沒有這個能力,這是我最想做到的事情。」

除卻這些實實在在的「成功」,更是有一些感性的成分存在,他說:「他還沒退休的時候,我就經常被稱呼為李少光的兒子,但是現在我很希望他成為李霖恩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