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北京人民藝術劇院8日發布訃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因病於8日13時43分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5歲。在七十餘載的藝術生涯中,從《北京人》裏沉默寡言的曾文清到《茶館》裏意氣風發的秦二爺,從《蔡文姬》裏風流倜儻的董祀到《家》裏道貌岸然的馮樂山,藍天野堅守舞台,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藝術形象,為中國話劇藝術繁榮發展作出卓越貢獻。與此同時,在電視熒屏上,在《封神榜》中飾演姜子牙,慈眉善目、仙風道骨,所塑形象令幾代觀眾難忘,乃至於網友用「太公歸位」來悼念他的離去。藍天野德藝雙馨,傳承藝術藝德,發掘和培養了一大批文藝界領軍人才。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上,藍天野作為中國戲劇界唯一代表,榮獲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勳章」。
獲「七一勳章」的表演藝術家享年95歲 七十餘載從藝生涯推動中國話劇繁榮
藍天野是新中國話劇事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原名王潤森,河北饒陽人,青年時曾入國立北平藝專學畫,1944年首登話劇舞台,參演了劇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日出》,開啟了自己的話劇藝術生涯。「當時只是對話劇感興趣,沒想過會演一輩子。」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藍天野任專職導演兼演員,成為北京人藝建院後的第一批主要演員。

每一個角色都認真創造
從事藝術創作與演出工作70餘年,藍天野始終堅持對藝術事業的執着和追求,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館》中的秦仲義,《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韓邪單于等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他還在《欽差大臣》《羅密歐與朱麗葉》《小市民》等外國名著劇目中擔任過主要角色。「到底有幾十個(舞台形象)?我沒有做過精確的統計,但我是把每一個角色,不論戲多戲少,包括臨時被拉去頂替群眾角色都算在內,每次我都是認真去創造的。」藍天野曾回憶說,自己的舞台演出習慣數十年來如一日,「只要有演出,一般下午四點多就到後台了,基本是來得最早的演員之一;演出結束後,慢慢卸妝,離開時基本上就沒什麼人了。」在《茶館》這部中國現實主義話劇的巔峰之作中,藍天野所飾演的秦仲義成為觀眾心中永恒的經典。他回憶,經常是演出結束後還有大批觀眾守候在首都劇場大門口同演員道別。

2011年,為紀念建黨90周年,已經闊別話劇舞台19年、時年84歲高齡的藍天野,加盟劇組重排獻禮劇目《家》。他在排練中不慎摔傷,手指骨折,起身後的第一句話是「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第二天,仍堅持帶傷出現在排練現場。
創年齡最大話劇導演紀錄
除話劇表演外,藍天野自1963年開始,還作為導演執導《山村新人》《救救她》《故都春曉》《家》《吳王金戈越王劍》《秦皇父子》《貴婦還鄉》《大訟師》等十餘部話劇,並憑借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於1985年獲北京市優秀導演獎。藍天野還一直在刷新自己所創造的年齡最大的話劇導演的紀錄。94歲高齡時仍活躍在話劇舞台,2020年,他連演11場3個半小時大戲。2021年3月,藍天野再執導筒,重導《吳王金戈越王劍》。
藍天野堅持多年來為青年演職人員講授劇院傳統、戲劇表演理論和技巧。接受過他教學指導的有童超、狄辛、林連昆、宋丹丹、濮存昕等眾多藝術家。他身體力行,向年輕演員言傳「人藝人」(人藝,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應當具備的藝德和品性,教他們如何感受、體驗角色,如何在紛繁的社會環境中提高自己的藝術水準、人格修養,如何安靜地用心塑造人物,感染觀眾。

「做演員要在生活中培養廣泛的愛好,但不要玩物喪志;作為一個藝術家要德藝雙馨,永遠是德在第一位。」 ——藍天野
為革命工作改名 熱心公益

藍天野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加入中國共產黨,白天是演員,晚上是中共地下工作者,「藍天野」這個名字也是為了革命工作需要才使用的。同時他一生熱心公益,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展現出一位老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
頻繁往來於解放區與白區之間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藍天野姐姐石梅的歸來,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石梅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早年間她就離家投身到革命事業中去了。這次突然回家,是受黨組織派遣,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發展黨員,她對藍天野說:入黨吧!
1945年9月23日,藍天野入黨。他說:「就像人會記得自己的生日,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子。」之後,他一邊演話劇,一邊幫姐姐送情報,建聯絡,搞宣傳。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內形勢發生巨變。藍天野加入由國民黨軍控制的演劇二隊,潛伏偽裝成國民黨少校,冒着生命危險,頻繁於解放區與白區之間來往,傳遞信息,護送重要人員。1948年,局勢趨緩,藍天野冒着生命危險帶領隊伍,撤回至解放區。為了安全,組織上臨時要求他改名字,他將原名王潤森改為「藍天野」,並沿用一生。
將書畫作品製成年曆送親朋

藍天野一生對社會公益事業非常關心和熱心。每年的「共產黨員獻愛心」活動,他都踴躍參與。無論是汶川地震,還是青海玉樹地震,他都主動捐款。2012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後,藍天野第一時間捐款兩萬元人民幣。2014年,他得知「南鑼鼓巷戲劇節」因資金短缺面臨困境時,又當場捐出3萬元人民幣。他還將義賣畫作所得款全部用於救治唇顎裂兒童。平時,也經常為尋找走失老人和救助小動物而發聲呼籲。每年他都會把自己的書畫作品製作成精美的年曆,分享給親朋好友。
《渴望》裏演父親 溫文爾雅可愛可敬
藍天野為很多年輕觀眾所熟知,繼而成為公眾人物,源於他在《姜子牙》《渴望》等經典電視劇中出演了令人難忘的角色。
演姜子牙 慈眉善目仙風道骨
1984年,藍天野受邀出演了電視劇《末代皇帝》,在裏面飾演攝政王一角,這是他的首部銀幕作品,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在戲劇影視領域跨界出演。在1990年播出的《封神榜》中,他飾演的姜子牙慈眉善目、仙風道骨,令幾代觀眾印象深刻,乃至於不少網友用「世間再無姜子牙」「太公歸位」來悼念他。對於參演《封神榜》,按照藍天野自己的說法是,他並不願意接拍這部戲,認為《封神榜》的人物造型、服裝,以及劇作的意境並不符合中國古典神話的氣韻。當時答應出演,完全是因為該劇的製作方是他的舊友,出於朋友情誼,他才簽下了合約,出演姜子牙一角,敬業地完成演出,塑造了至今都令觀眾難忘的經典形象。
演王子濤 知識分子形象深入人心
同樣於1990年播出的《渴望》,在當年造成轟動,藍天野在裏面飾演了王滬生的父親王子濤,這個角色是正面的老知識分子形象,溫文爾雅、可愛可敬。因為太過深入人心,有觀眾給他寫了長達17頁的信,希望藍天野能當自己的父親。一年兩部影響巨大的電視劇,奠定了他的大眾知名度。
藍天野演電視劇的遊刃有餘,源自他深厚的話劇舞台積累,有媒體報道,姜子牙與王子濤,前者不是他很想演的角色,後者則是本色演出,但就呈現出來的演出效果看,各有各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