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油商大會簽約超643億元人民幣 大宗產業聯盟成立應對國際挑戰
21日至23日,以「深化開放合作 共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大宗商品市場」為主題的第八屆油商大會在浙江舟山舉行。大會吸引了366家國內外企業參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達40餘家,包括沙特阿美、維多、BP等全球能源巨頭企業。大會共簽約項目21個,協議總金額約643.6億元(人民幣,下同),涵蓋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特別是石化新材料、油品儲運、大宗貿易、航運服務、數字海洋、金融服務等領域。
產業鏈抱團應對國際變化
去年11月,國務院批複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浙江自貿試驗區)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目前,舟山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能源、戰略資源保障基地,其中油儲能力3817萬立方米;LNG年接收能力1450萬噸;糧食儲存能力170萬噸。今年1-9月,舟山港域原油接卸量佔全國11.8%,鐵礦石到港量佔全國7%,進口糧食中轉量佔全國18.9%。
大會期間,浙江自貿試驗區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全產業鏈聯盟正式揭牌。該聯盟由百家大宗商品領軍企業、行業協會及研究機構組成,聚焦大宗商品儲運、加工、貿易、交易和海事服務等全產業鏈,合力推進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物產中大集團董事長陳新受聘成為聯盟首屆理事長。
「聯盟可以促使產業鏈企業更緊密合作,共同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同時,聯盟的創立也為我們中心帶來了重要發展機遇。」聯盟執行秘書處秘書長、浙江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董事長鄭燕敏介紹,今年6月,該中心完成了浙江省內大宗商品現貨交易資源整合,實現了從單一油品品種向更多品類跨越的轉型升級。「目前,我們中心已搭建起大宗商品多品類的交易平台,希望能與聯盟成員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效率與服務水平。」
加大離岸貿易創新 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升級
據悉,浙江自貿試驗區舟山片區制度創新成果首創率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已累計探索形成330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146項為全國首創,32項在全國複製推廣。在同期舉行的「金融創新與期現合作」專題會議上,與會專家建議,舟山片區可進一步加大離岸貿易創新,強化金融對貿易企業的支持,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升級。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震表示:「未來可能還是需要在金融的創新方面做更多的工作,讓需要資金的人能夠快速地拿到資金,同時能夠通過金融的支持,讓產權能夠快速流動起來,這都能推動整個資源的配置。」
舟山納海油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通過浙江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供應鏈集成服務,也深切體會到期現結合對企業發展的關鍵作用。該公司總經理陳奇益說:「集成服務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銀行、金融機構等資源,為我們在資金上解決了很大問題。同時,通過各個板塊的融合,讓我們在集中採購大宗商品的時候具有一定的溢價能力,也增加了我們共同抗風險的能力。」
【發布】大公文匯國際傳播中心
【採寫】王莉
【編輯】劉暢
【初審】田欣妍
【終審】鍾俊峰
字號:

評論